close
其實這是醫病關係的課後作業
有點為文造情
拿來給我的網誌灌灌水吧!
最近乾太久了

-----
電影提到一位女性教授因為腹部疼痛前往婦產科診療,在候診時,教授於診療台上遭受隱私的不尊重,在尷尬的情形下接受了檢查,當結果是得到轉移性的ovarian cancer,她的態度從懷疑、否定到接受,而注重學術研究的她,亦同意接受實驗性的化學治療,較aggressive的治療亦相對意味著副作用較強,堅強的教授每天無不忍受著其身體的苦痛眼看著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教授的主治醫師則是冷酷地治療教授的疾病,在我們旁人的眼中,似乎他把疾病抽離了一個人,很理性地面對死亡的癌症。教授於患病的這八個月中,心中從惶恐、無助、孤獨、苦痛,到內心的反省,於醫師的身上看到過往的自己--嚴厲、不通情理,在真心懺悔後得到了救贖。在教授的老師來看她後,給予她溫暖與安定,她才安心地走了。
醫病關係的建立,首先是要有同理心,患者求診時應該在醫療人員方便與教學之前給予其應有的隱私與信任感。再來是傾聽,良好的傾聽者才能得到最多的病史資訊,對其疾病診斷有極大幫助。再來是診斷部分,若是如同本片中的不治之症,醫師應考量患者的心理狀態與接受狀況,告知其診斷與接下來的治療,並且給予患者詢問的機會。患者得到合理的尊重與溝通,自然能建立起良好的醫病關係,不是嗎?
癌症的臨終安寧照護亦是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是否有必要於末期癌症病人仍給予研究性的治療,姑且不論此舉對於醫學上的貢獻,對於病人其實是很suffer的,仍須在臨床研究與病人感受間取得平衡。在院內,末期癌患者通常簽署了DNR,純粹以pain control與basic life support,日復一日等待死亡降臨的一天,實在看在我clerk眼中是很無力的感覺,也不能針對於目前治療部分對患者做任何解說,更何況鼓勵其”活下去”,只會讓人想逃離病房吧。學會看待「生老病死」是一道前往白色巨塔應該打開的門,而不是應該打破的牆,不是冷酷地消滅忘卻情感,而是克服卻時時記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shisu 的頭像
    sushisu

    sushisu

    sushi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